国际学校刚进入大众视野时,坊间一度将其定性为“成绩不好但家境不错的学生”的无奈之选,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出现一席难求的场面,因为家长见识到了国际学校所带来的多种可能性。
北京家长也许因为户籍原因,扎堆送子女入读国际学校,以致某些国际部的中考录取线直逼本部;上海“虎妈”可能因为藤校情节,把国内顶 尖国际学校当成升学跳板;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的广东企业家,不得不选择把子女寄宿到环境很不错的国际学校。所以华东三线城市的某国际学校放出100个入学名额后,最终收到20000份申请这类新闻也不足为奇了。相较于公立学校“考试—填志愿—录取”的传统单线升学模式,国际学校的入学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总结起来有四个字——综合评估。
海投各家国际学校,而漠视各个学校在价值取向上的细微区别,栽倒在这一阶段的申请人也大有人在。所以,文书准备不仅需要展现个人优势,更需要仔细研究目标学校的意向学生画像,使文书上展现出来的个人特质紧密贴合目标学校的标准。
等标准化考试优异成绩的申请人,很多学校甚至给予免笔试的待遇。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低龄学生学习托福、雅思的部分原因。这些学生还真不是内卷到提前年就开始准备海外大学申请所需的标化考试,而是实实在在为当下高中升学做准备。如果硬要选择一个考试参加的话,你会选择考纲清晰的标化考试,还是可预测性低的校考呢?
实事求是和投其所好之间拿捏好分寸。不同于笔试环节对答案的绝对非黑即白,面试环节主要是考察难于量化的点,比如申请人是否反应敏捷、是否能抵抗压力、思维方式是否科学、性格特点是否符合学校的追求等等。
局外人的视角,旁观在场学生之间的互动,从交流互动之中考察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危机应对能力等。比如说,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校,在前期面试申请人的时候,一定会挖掘其是否具备相应技能或潜质。
春招是一剂剑走偏锋的良方